新新文章网

“低利率存款和新到账工资都转理财了” 银行理财规模达31万亿元

时间:2025-07-10 07:22:00

“低利率存款和新到账工资都转理财了”

银行理财规模达31万亿元,仍将继续增长,下半年或面临降息压缩收益、估值整改压力

步入下半年,银行理财“年中考”答卷随之浮出水面。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市场存续理财产品4.23万只,存续规模达30.97万亿元,较去年年底增长3.4%——这一亮眼的数据,以实际表现打破了此前对于“年中规模缩水”的担忧,展现出银行理财市场的强大韧性。

在存款利率正式迈入1%时代、股市走势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银行理财作为一种兼顾风险与收益的“稳妥”选择,正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哪些银行理财产品在上半年最受欢迎?未来市场发展会否一帆风顺?记者进行了探究。

固收类“稳稳的幸福”,存款搬家为理财添把火

在监管要求日趋严格的当下,银行理财仍能取得如此喜人的逆势增长,背后有着多重原因。

“上半年银行理财规模较快增长,主要受多方面因素推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分析认为,一是债市走牛带动固收类产品收益回升,资本市场回暖,“固收+”产品保持较高的收益率,吸引投资者;二是银行存款利率下行,与理财收益形成利差,促使资金从储蓄转向理财;三是银行理财公司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丰富产品供给。

固收类产品持续发力,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的“压舱石”。数据显示,产品结构方面,在总计存续规模达30.97万亿元的理财产品里,非现金管理类的固收产品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存续规模达到23.4万亿元,占比75.57%。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存续规模为6.85万亿元,占比22.12%。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占比2.08%,权益类产品存续规模占比0.09%,两者存续规模总计0.67万亿元。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规模占比仅为0.05%。

与之相比,权益类产品的收益可谓经历了“过山车”。普益标准研究员何雨芮介绍,2月,权益类理财产品收益达到最高值,近6个月和近1个月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7.59%和22.08%。随后,在3月和4月期间,权益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大幅下跌。5月,权益类理财收益迎来回暖,近6个月和近1个月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回升至5.51%和13.83%。

此外,“存款搬家”现象也推动银行理财规模持续攀高。“今年存款利息一直不高,把利率太低的存款和新到账的工资都转理财了。”市民小廖正是“搬家大军”中的一员。

在市场流动性保持充裕的背景下,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的举措,使得当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普遍降至1%以下,与理财产品收益率形成明显差距。Wind数据显示,占比97%的固收类产品中,纯固收类年化收益率2.84%,现金管理类产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1.43%,均高于同期存款利率。这一趋势正引导更多资金从储蓄账户流向理财市场,带动了居民资产配置的调整。

双重压力加持,下半年仍将稳中求进

尽管上半年表现不错,但面对下半年的未知形势,银行理财仍需全力以赴。

业内人士指出,规模稳增背后,收益率持续下行、业绩比较基准大面积下调,正成为银行理财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银行理财市场下半年将面临降息压缩收益与估值整改的双重压力。”娄飞鹏表示。为此,银行理财子公司正从产品创新与策略优化两方面积极应对:一方面,推进低波动稳健产品与多元主题产品并行;另一方面,通过增加权益类资产、衍生品配置等方式提升收益。

其中,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大规模下调,已成为今年的突出现象。数据显示,仅在6月,就有上百款理财产品发布了相关下调公告,甚至部分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已经低于同期存款利率。“银行理财的新发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呈现出持续下行的态势,且目前这一下行趋势仍未结束。”华源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廖志明分析认为。

整体来看,对于下半年的银行理财规模,业内人士普遍持谨慎乐观态度。“今年二、三季度银行理财规模可能会有所增长,但到四季度规模将趋于平稳,全年规模增量可能不及去年,甚至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能低于3年期或5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廖志明表示。

那么,哪些产品的发展潜力未来可期?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表示,银行理财行业将呈现“稳中求进”态势。固收类产品仍将占据主导,但随着投资者资产配置需求升级,混合类与权益类产品有望逐步扩容,推动市场结构向更均衡方向发展。不过,债券利率波动、权益市场表现及估值整改带来的净值波动风险,仍可能阶段性影响规模增长节奏。

来源: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