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枸杞园内,硕果满枝。

在分装车间内,工人正在进行枸杞鲜果包装。

商超货架上的枸杞鲜果。
“保温杯里泡枸杞”“煲汤加几颗”是大众熟知的枸杞食用方式,但很少有人尝过刚从枝头摘下的枸杞鲜果那独特的清甜滋味。近日,贺兰县出产的鲜枸杞不仅走进了本地人的果盘,更在冷链与锁鲜技术的保障下,登上了外地商超的货架。田间地头,饱满的果实压弯枝头,工人们忙着采摘包装,却依然供不应求。这个以干果形态深入人心的宁夏特产,正以鲜果之姿开启全新的市场征程。
果大味甜营养丰富 枸杞鲜果成“新宠”
在银川小任果蔬(湖滨路店)的鲜果货架上,贴着“录小贤”logo的四宫格盒装枸杞鲜果格外醒目。“这批16.8元一盒的鲜枸杞昨天刚上架,现在就剩最后4盒了。”店员向记者介绍,这款季节性限定产品深受顾客青睐,不少消费者都会驻足询问,其中很多都是第一次尝试鲜枸杞的新顾客。
一位正在选购的游客告诉记者:“我是来银川旅游的,平时常买干枸杞,第一次尝鲜枸杞就被惊艳到了。果实饱满、色泽鲜艳,吃起来清甜可口,和干枸杞完全是两种体验。”
宁夏录小贤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录义贤向记者透露,自6月初头茬鲜枸杞上市以来,已销售近5吨,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今天刚接到商超600盒的订单。”他笑着说。据介绍,其销售的鲜枸杞90%供应本地市场,其余通过冷链发往北京、西安等地。
市场数据显示,125克盒装鲜枸杞售价在15~18元之间,网购平台每斤包邮价约60~80元。各销售平台反馈良好,商品页面显示“365天复购人数100+”等热销标识,消费者评价多为“果大味甜”“皮薄多汁”等好评。
从消费群体看,鲜枸杞顾客呈现“新旧结合”特点:约40%是季节性复购的老顾客,其余多为首次尝试的新顾客,包括游客和本地居民。
鲜枸杞走红不仅因其新奇性,更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经第三方检测,鲜枸杞与干枸杞营养价值相当,但水分更足、口感更佳。“最重要的是鲜枸杞不易上火。”录义贤解释,干枸杞加工时会添加少量碱性物质帮助脱水,而鲜枸杞直接采摘封装,无任何添加,既可作为水果直接食用,也能用于加餐,更符合现代人健康饮食需求。
田间黑科技 让枸杞“鲜”力十足
在贺兰县洪广镇高荣村的枸杞示范种植基地,40多亩的枸杞园里,红艳艳的果实挂满枝头,沉甸甸的枝条几乎垂到地面。“看这长势,树都快被果子压弯了腰。”基地负责人沈建军笑着说道。作为洪广镇高荣村的示范种植基地,这里与宁夏农林科学院深度合作,既是生产基地也是重要的科研试验田。
目前基地主栽品种为“科杞6082”,同时试种了十几个新品种。沈建军介绍,“科杞6082”凭借果实大、产量高的优势成为当家品种,而今年的试验品种中也不乏亮点:这些新品种不仅实现了自花授粉,节省人工成本,有些果粒更大、果肉更厚,特别是果皮增厚这个特性,显著提升了储运性能,“掉在地上都能弹起来”。
科技赋能是品质提升的关键。基地集成应用了水肥一体化系统、篱架栽培技术、“五步法”病虫害防治体系等多项创新技术。在采收环节同样严格把控,工人需按标准采收适期果实,同时剔除软果、破损果等不合格产品,包装前还会进行二次筛选。“虽然今年遭遇低温和冰雹等不利影响,但通过科学管理和品种改良,依然保证了良好的产量和品质。”沈建军说。
锁鲜“组合装” 让鲜果直达餐桌
面对鲜枸杞运输难题,录义贤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一套“锁鲜组合拳”解决方案。他介绍道:“鲜枸杞皮薄多汁,极易受挤压和高温影响,去年因运输损耗率过高,我们只做本地市场。但今年随着保鲜技术的突破,我们已经能够满足外地客户的需求。”
这套创新性的保鲜方案包含三个关键环节:首先是创新包装设计。在宁夏录小贤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的分装车间,工人正在将鲜果装入特制的四宫格塑料盒。“这是我们专门研发的包装,硬度高且分隔设计,能有效避免运输途中的碰撞损伤。”录义贤拿起包装盒向记者演示。盒内还配有特制吸水棉,可吸收多余水分防止果实腐烂。其次是科学的预冷处理与冷链运输。采摘后的鲜果立即进入冷库进行快速降温,确保果心温度达标。全程保持4℃恒温冷链运输,对于电商订单还会加装冰袋和泡沫保温箱,通过顺丰快递确保新鲜度。最后是终端冷藏管理。在商超冷藏柜中,鲜枸杞的货架期可达10天;若全程冷链不断,保鲜期更可延长至15天。
技术的突破带来了市场的拓展。目前,北京、西安等地的消费者在第二天就能品尝到新鲜的宁夏枸杞。除了鲜食销售,这些枸杞还被加工成多种高附加值产品,如果汁、原浆、口服液、护肤品和休闲食品等。
从田间到餐桌,一颗鲜枸杞的旅程凝聚着种植户的匠心、企业的创新和消费者的认可。随着锁鲜技术的成熟和市场渠道的拓展,银川鲜枸杞正在从地方特产升级为全国性的健康食品,为宁夏枸杞产业谱写着新的发展篇章。
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陈星彤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