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两年跨度调研撰写及多轮审稿,《黔东南州文化区块定位和文化策划研究——民族村寨文化定位和策划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课题研究成果集成》一书面世,并由黔东南州苗学会主办,于7月20日在凯里市举行了调研成果发布会。与会专家和黔东南州各县市苗学会负责人以此为蓝本就民族文化研究与旅游发展、乡村振兴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会议就本课题的立题背景、宗旨原则、撰写依据和目的进行了说明和阐述。据悉,该课题于2024年2月由黔东南州苗学会领衔启动,于2025年4月正式付印成书。课题文本近百万字,图文并茂,结合全州旅游总体发展现状,以县市为单位,详实精准划分行政版图内“文化区块”,并提出全域旅游和文化发展建议。
“为我州民族经济和社会进步出力,是苗学会工作的应有之义,”黔东南州苗学会常务副会长、课题编辑部主编吴寿昌认为,现在全州旅游发展方兴未艾,但同时存在同质化模仿攀比等问题,“所以本课题基于全域旅游观,突出问题导向,发挥州苗学会的宏观指导和‘智库’优势,用学术性课题的方式,在融合和差异化的主题中提供全域旅游的文本范式。”

与会者一致认为,本书的面世,是黔东南州苗学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初心,践行社团服务大局赋能时代的一项文化工程,既是资政参谋的“策划书”,也是旅游参考的“导游册”和民族地理“线路图”,展示了和搭建了“学术交流”与“文以致用”的社团路径和文化担当。
会议特别设置了专业话题问答环节,邀请权威专家进行座谈交流,为黔东南州民族文化和旅游发展问诊把故事脉,同时邀请了贵州“村T” 发起人杨春林分享贵州“村T”的发展进程和出彩看点。

黔东南州苗学会工作范围包括承担国家和有关部门下达的科研任务和民族文化建设项目任务。“本课题为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乡村旅游的特色化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我们将继续在推动黔东南州民族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道路上做出苗学会的应有贡献。”黔东南州苗学会会长、课题编委会主任吴锡峰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子建
编辑 戴正国
二审 余光燕
三审 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