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文章网

e法耀陇原|《法承初心》:红色法治邂逅数字科技 开启网络普法新篇章

时间:2025-08-19 11:59:00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 王卫科

  2025年“全国网络普法行·甘肃站”活动启动仪式上,原创网络普法情景剧《法承初心》惊艳亮相,以独特视角展现红色法治文化与现代数字科技的交融碰撞,为观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盛宴。

  红色基因对话数字文明 凸显法治为民主题

  《法承初心》紧扣红色法治文化传承与数字科技赋能核心,开启跨越时空的法治对话。

  剧中,1943年陕甘宁边区抢婚案中,马锡五审判方式秉持“深入群众、就地解决”理念,展现对妇女权益的早期保护,与当下《民法典》婚姻家庭平等原则遥相呼应;新时代场景里,法官张小燕运用AI追踪网络诈骗,生动诠释《数据安全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技术治理逻辑,与马锡五审判方式精神实质一脉相承。

  剧中矛盾冲突鲜明,封彦贵买卖婚姻与《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的冲突,呈现历史法治变革;网络骗婚与法官“大数据追踪”的较量,凸显现代社会法治挑战。

  巧妙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这句台词,将毛主席给马锡五的题词与习近平法治思想金句紧密相连,凸显法治为民主题。

  三幕时空嵌套 展现戏剧张力

  该剧采用三幕式时空嵌套结构,明线从1943年边区抢婚案延展至2025年网络骗婚案,展现法律对弱势群体保护的传承;暗线从马锡五的窑洞法庭过渡到张小燕的时空法庭,体现法治为民理念下的技术迭代。

  时空转换手法精妙,窑洞法庭的土炕、煤油灯与云端调解室的电子屏、AI投影形成反差,手写判决书与电子签章系统对比尽显时代变迁。马锡五的旱烟袋与AI数据流交融,寓意“人机协同”的未来司法愿景。结尾“法”字篆体火焰,将传统书法与数字特效完美结合。

  技术赋能沉浸式 凸显地域特色

  艺术创新上,《法承初心》借助网络技术,设置时空之门实现穿越对话,利用电子签章系统完成云端调解,通过AI远程查看证据和法律条文,带来沉浸式普法体验。

  音乐与方言运用巧妙,以陇东民歌《绣金匾》旋律贯穿,采用陇剧对白和陇东方言演绎,增添地域特色。

  深度挖掘资源 实现多维普法

  该剧深度挖掘甘肃庆阳红色法治资源,以“刘巧儿原型”封芝琴抢婚案为切入点,彰显庆阳作为马锡五审判方式发源地的重要地位,以网络骗婚案为现实映射,展现技术治理实践。

  普法价值上,分层设计清晰。认知层面,借历史与现实案例普及《婚姻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实践层面,展示AI追踪技术证据固定流程,引导公众留存网络交易凭证。情感共鸣构建巧妙,激发观众对平等价值观的认同,传递“技术向善”的法治信仰。

  《法承初心》通过创新举措构建视觉叙事链条,让观众感受法治力量。这部情景剧已然成为全国网络普法行系列活动中独具特色的“甘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