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类即食真空包装肉制品,颇受消费者青睐。视觉中国|图
食安
【网购即食真空包装肉制品,小心肉毒毒素中毒】
2025年8月29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提醒,近期,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接报多起中毒病例,原因是食用了网购平台销售的即食真空包装肉制品,如鸡架、鸡爪、酱卤肉等,导致肉毒毒素中毒。
肉毒毒素中毒是一种由产肉毒毒素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的神经毒素引起的严重疾病,死亡率高。如果小微品牌在生产加工、储存流通环节控制不当,可能会成为导致肉毒毒素中毒的高风险食品。
健言:肉毒毒素可在短时间内破坏神经系统,致人呼吸肌麻痹等,食品工业中,原辅料污染、杀菌工艺不过关、储运不当都可能导致细菌繁殖和产毒。此外,2025年以来,打医美肉毒针导致肉毒毒素中毒的案例也有不少,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指导地方核查并整治医美乱象。(详见南方周末2025年7月23日报道《医美“中毒”的她们》)
焦点
【尸检报告揭示苍山遇难男童死因】
2025年8月,一位8岁自闭症男童,在云南大理参加户外“独立营”时走失,救援队找到时孩子已无生命体征。此事引发多方关注。
据《解放日报》“原点”8月28日报道,8月27日,孩子父亲收到尸检报告称,孩子死亡原因系在饮食、饮水严重不足的基础上,因环境低温导致低体温性休克死亡。该报道还指出,这起悲剧以一种极端残酷的方式,揭开了研学行业在法律法规、资质准入、安全监管和主体责任上的系统性失序。
健言:自闭症,医学上更准确的名称是孤独症谱系障碍,具体病发机制尚不明确,但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相关。而且,这种特殊的障碍目前无特效药,无法彻底治愈,父母往往寄希望于各种各样的“研学营”“训练营”,以改善孩子的社交障碍等。此次苍山男童遇难事件给家长敲响警钟,研学机构质量良莠不齐,在人员力量、装置设备、紧急救援等方面或准备不足,缺乏对孤独症孩子的特殊照护,户外活动更是加大了风险。此类研学机构的准入机制和安全监管能力亟须完善。
【两名儿童感染“食脑虫”相继离世】
据央视新闻2025年8月25日报道,2025年6月,福建一名女孩在6月7日、14日游泳和泡温泉,6月22日出现头痛、低热、呕吐,6月27日被确诊感染“食脑虫”。8月22日,妈妈发文悼念离世的女儿。
同样在2025年夏天,安徽一名6岁男孩玩水后发烧,确诊感染“食脑虫”。8月11日,男孩妈妈在社交平台表示孩子已离世。
“食脑虫”是一类单细胞生物——阿米巴原虫,存在于自然界土壤和水中,致病性阿米巴原虫可通过呼吸道、皮肤、黏膜的上皮细胞侵入宿主大脑,引起原发性脑膜炎或肉芽肿性脑膜炎,并迅速消化溶解脑组织,甚至可导致宿主死亡。
鼻腔被温暖的淡水猛冲,是最典型的感染途径。因此,要尽量避免在野外湖泊游泳或戏水,避免搅动水体沉积物;尤其要避免潜水、跳水,以免增加鼻腔进水风险;亲水活动时佩戴鼻夹、泳镜等防护用品;皮肤有破损时避免接触自然水体。
健言:近期,多位阿米巴原虫患儿救治成为社会焦点事件。阿米巴原虫感染概率虽低,但地方疾控中心应提高警惕,尽快提取并分析涉事水体样本。如有可能,可加大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了解最近集中发生阿米巴原虫感染事件是否与感染机制变异、水体污染等有关。
另外,药企的行动亦值得关注。亚虹医药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亚虹医药以免费救助阿米巴原虫感染患者为目的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已在进行之中,希望未来可以系统性推动和提升中国阿米巴原虫感染相关疾病的救治能力。
【“爱康国宾起诉张晓玲侵犯名誉权纠纷案”最新进展】
据澎湃新闻2025年8月27日报道,爱康国宾起诉张晓玲侵犯名誉权纠纷一案,经由张晓玲提出管辖权异议,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已作出民事裁定,该案移送北京互联网法院处理。
此前,2025年7月,律师张晓玲公开表示她连续10年在爱康国宾体检,从未被检出患癌风险,2024年被发现患癌时已是晚期,因而质疑爱康国宾体检涉嫌“误检、漏检”。爱康国宾起诉张晓玲侵犯名誉权,索赔经济损失及维权费用1000万元。
公卫
【基孔肯雅热:广东省新增病例数量下降】
在全球搅弄风云的基孔肯雅热仍在继续,但国内广东地区的新增病例数已经明显下降。
据广东省疾控局8月31日通报,2025年8月24日0时至8月30日24时,全省新增报告225例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未报告重症和死亡个案。新发病例数最多的是佛山、广州、深圳,分别是119例、49例、16例。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传染病防控首席专家康敏指出,近期疫情态势总体平稳,但全球基孔肯雅热疫情高发,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我省大部分地区处于蚊媒活跃期,叠加台风、降雨等天气影响,疫情防控仍然不能松劲。
政策
【国家气候变化与健康专家委员会成立】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8月25日官网发布消息称,8月22日,国家气候变化与健康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在浙江杭州召开。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在会上表示,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家气候变化与健康专家委员会的成立,将为健全完善我国气候变化与健康领域的策略措施,筑牢健康中国建设的“气候防线”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健言:正如我在新书《沸腾的气候 脆弱的健康》中所说,许多人对气候变化的认识还停留在自然景观和生态危机层面,认为它距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遥远,和健康没有直接关系。事实上,气候变化早已超越环境范畴,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挑战。
近年来,科学界通过分子机制、流行病学、个体与系统干预等多方面研究,积累了大量证据,清晰揭示了气候变化与健康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气候变化通过多条路径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极端高温和热浪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中暑的风险,空气污染加重呼吸系统损伤,花粉过敏导致哮喘发作更加频繁,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加快了蚊虫等媒介传播疾病的扩散,带来登革热、疟疾、寨卡等传染病风险上升。与此同时,气候变化还影响着粮食供应、质量与多样性,加剧全球营养危机。(广东省肇庆市某公立医院副主任医师卢辉)

2025年8月30日,上海浦东一家商店闭门歇业,门口贴着“高温休息(放假)”。同日,“上海发布”称,上海2025年夏天连续高温日已达25天,打破1926年24天最长连续高温日纪录。南方周末记者 黄思卓/摄
人事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伍松主动投案】
四川凉山州纪委监委8月28日消息,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伍松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凉山州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徐州医科大学校长郑骏年被查】
据江苏省纪委监委8月27日消息,徐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郑骏年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江苏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此前不久,2025年8月6日,徐州医科大学原副校长王人颢、徐州医科大学原副校长徐开林均官宣被查。
前沿
【中国团队异种移植新突破】
据新华社8月26日消息,8月25日,学术期刊《自然·医学》在线发表一篇中国团队的研究论文,报告世界首个将基因编辑猪肺成功移植到脑死亡人体内的案例。国际专家高度评价本次研究成果。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何建行率领的研究团队,将一个经过基因编辑的猪左肺,移植到了一名脑死亡者体内。该供体猪经过6处基因编辑,以降低其器官移植到人体后的免疫风险。
移植肺维持通气与气体交换功能长达9天,没有出现超急性排斥反应或感染的迹象,克服了历史上限制肺异种移植的关键障碍。研究在第9天时应家属要求结束。
南方周末记者 黄思卓
责编 崔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