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宁市青秀区
青山北路路边一侧墙面上
出现了一排拴狗桩
墙面上写着“泊狗位”字样
并涂鸦着可爱的狗狗图案
“泊狗位”的出现引起网友热议
一些网友认为这一做法对宠物友好
值得推广
但也有网友认为
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猫狗等宠物
将它们拴在路边
不仅占用了公共道路、盲道
还存在宠物打架、攻击路人等安全隐患
应该慎重考虑

南宁青山北路一侧墙面出现“泊狗位”。卢丽婷 摄
实地探访
“泊狗位”使用率并不高
5月23日,记者来到青山北路现场探访该处“泊狗位”,发现该设施是一间咖啡厅所设。在咖啡厅外墙,栅栏上的毛绒彩绘创意十足,吸引过往行人的目光。狗狗图案下,“泊狗位”三个大字格外显眼,旁边嵌有多个把手,供养宠人拴狗。

泊狗位”装有多个拴狗把手,满足养狗人“泊狗”的需求。 卢丽婷 摄
咖啡厅地处静谧之处,来往路人不多,因此“泊狗位”使用率并不高。“我们是想打造一处宠物友好区域,打造宠物餐厅、宠物玩耍区域,让客人可以带宠物一起来打卡、玩耍,目前还在施工阶段。‘泊狗位’是设置在宠物餐厅外墙,2个月前设计好的,为客人提供一个临时寄存宠物狗的地方。”咖啡厅店员表示,如今项目还在施工阶段,外墙的“泊狗位”暂时没有安排工作人员管理,目前不建议把宠物独自留在“泊狗位”,可以带进店里。

“泊狗位”装拴狗把手,满足养狗人“泊狗”的需求。 卢丽婷 摄
在遛狗早晚高峰期,记者观察到,该处“泊狗位”几乎无人使用,带狗人士大多选择牵着宠物入店消费。店员介绍,来店的消费者大多是为了拍照打卡。等宠物友好区域建成后,将会招募负责宠物餐食的厨师以及宠物管理人员。届时,顾客到店临时有事的话,可将宠物暂时寄放在宠物友好区或是“泊狗位”,由店员负责照看,避免宠物乱跑或吠叫。
市民呼吁
建设更多宠物友好设施
在实地走访中,记者遇到在附近公园遛鸟的市民黄先生和甘先生。他们表示,走这条路的人并不多,因此设置“泊狗位”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甘先生认为,现在商家做生意也不容易,只要“泊狗位”管理好,能包容就尽量包容。黄先生则表示,现在的宠物在一些人心里跟家人一样重要,大家外出时也喜欢带出来一起玩,增设“泊狗位”这样的宠物友好设施是社会的进步。“像我们喜欢养鸟的,在广州的许多茶楼,都有地方给喝茶的顾客放鸟笼,但在南宁我还没见过,我们也希望增加这样的设施。”
“现在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希望除了商家,相关部门也能建设更多的宠物友好设施。”市民黄女士坦言,商家自发设置“泊狗位”是一种积极的尝试,但仅靠商家的力量是不够的,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建设更多的宠物友好设施,为养宠人士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时,黄女士也强调了文明养宠的重要性。她认为,养宠人士应该自觉遵守相关规定,文明遛狗、及时清理宠物粪便等,共同维护城市的公共卫生和秩序。

养宠人士越来越多。 卢丽婷 摄
去年11月,上海徐汇滨江的一商家专为宠物设立了“停狗处”,“停狗处”配备了栓挂牵引绳的把手等设计,旨在方便养宠者在短暂停留时暂时寄存宠物。除了该商铺外,徐汇滨江附近还有多处类似的“停狗处”。这些设施大多由商家自主设置,分布在商铺店外的显眼位置。
专家说法
争议源于对宠物价值认知不同
针对“泊狗位”引发的争议,南宁市社会科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富海认为,这实际上是对宠物价值认知不同而导致的。“设立‘泊狗位’能够满足养狗人群的出行需要和规范养狗行为,推动宠物友好社区建设,获得养狗人群的好评。但另一方面,对于没有养狗的人群而言,‘泊狗位’的出现占用了他们的公共空间资源,引起了不满。”
杜富海表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冲突,一是创新公共空间资源分配机制,如选择空旷且不会影响他人的地方设立“泊狗位”,或采用空间动态共享模式,通过智能预约系统实现“泊狗位”临时设置等。二是制定出台宠物友好设施的技术规范标准,明确拴系装置承重力、安全距离、卫生清洁频率等指标,规范化“泊狗位”的设置,避免拴狗隐患。三是开展社区协商,通过围绕宠物饲养等内容在社区建立多方议事平台,以广泛参与、友好协商的形式共同商讨宠物在公共场所的活动空间设置、管理等议题,统一不同人群之间的认识。

广西尚盟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刘华表示,现行法律未明确禁止设置宠物专用泊位,但按常识设立宠物专用泊位需满足以下条件为好:1.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人行道等禁止区域;2.不影响行人及车辆通行安全;3.可能涉及公共空间使用权限,需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城管部门审批并公示。刘华提醒,宠物在“泊狗位”发生伤人、打架事件时,饲养人始终是第一责任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245—1251条,无论宠物是否拴在指定位置,犬主均需承担无过错责任(除非受害人故意或重大过失),若管理方未经审批设置“泊狗位”,或设施设计存在安全隐患(如间距过小易引发宠物冲突),可能因过错承担补充责任。
编辑:周静 刘晓彬(实习)
(来源:南宁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