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赵大明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到公园里和街边散散步、下下棋、跳跳广场舞,才是适合老年人的“佛系”运动。但实际上,随着近年来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老年人尤其是低龄活力老人的运动选择越来越丰富,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态势。有的老人“坚守”太极拳、乒乓球、广场舞等传统项目,有的老人则“拥抱”柔力球、匹克球等新潮项目,还有的老年人走进健身房和年轻人一起“撸铁”、游泳,焕发出的生机和活力让人羡慕。对于老年人来说,健身有那么重要吗?有哪些运动项目适合老年人,他们又将为银发经济带来哪些新机遇?

老年人的健身理念不断更新
9月2日4时50分,当大多数人还在梦乡的时候,在省工人文化宫的一处塑胶跑道上,已有一群银发族双手持杖前行。他们步伐轻快、呼吸匀畅,双臂划出有规律的弧线,地面上“嗒嗒”作响。“只要天气条件允许,我们每天都会来这里进行训练。”运动结束后,西部跑吧健走队队长、68岁的王忠义向记者介绍,该健走队目前有150名成员,其中以退休人员为主的12人参与持杖健走,每天的训练不少于8000米,时间控制在70分钟以内。持杖健走亦称北欧行走,起源于芬兰,由滑雪运动演变而来。“乍一看,它比平常的健步走多了两条手杖辅助,强度应该更小,实则不然。”王忠义解释,持杖健走需要手、脚协调,对手杖的落点、健走者的身体倾斜度等各方面都有严格要求,可以带动全身90%以上的肌肉参与。与注重下肢锻炼的健步走相比,该项目能提高心率10%,热量消耗多出20%—46%,对肌肉耐力的提升也很明显。“对老年人来说,四点支撑的持杖健走不仅更安全,也可以大大减轻各处关节的压力。”王忠义说。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老年人的健身理念不断更新。”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持杖健走,匹克球、气排球、柔力球等相对新潮的健身方式也越来越受老年人欢迎。 9月6日上午,走进鹤壁市教师发展中心,2025年河南省匹克球冠军争霸赛(鹤壁站)正在这里举行,清脆而响亮的击球声在赛场回荡,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记者发现,参赛选手中不乏老年人的身影。 “在参赛的100多名选手中,退休人员接近30人。”鹤壁市老体协志愿者赵娟介绍,“玩匹克球就像是拿着乒乓球拍在羽毛球场地上打网球,容易上手、趣味性强,而且运动强度可以由自己掌控,对中老年人来说特别友好。” “匹克球项目于2023年引进鹤壁市后迅速风靡,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匹克球运动场地1000余块,构建起覆盖公园球场、校园场馆、社区广场和商业中心的匹克球场地网络。”鹤壁市老体协相关负责人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参与匹克球运动的老年人已超过1100人。

老年人也需要“练肌肉”
相比于户外运动和使用公共健身设施,一些老年人更愿意走进室内健身房“撸铁”。“十几年前,我走进健身房只是想试着‘减肚子’。”66岁的洛阳市民曲延成告诉记者,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肚子减下来了,健身的习惯也一直保持至今。现在,他每周仍会去健身五六次,以有氧运动加器械训练为主。生活中,亲朋好友时常投来羡慕的眼光;他将自己的锻炼视频发在社交平台,一身腱子肉也引来年轻网友的惊叹、点赞。“不少人觉得年纪大了就应该少做大强度运动,只做中低强度运动,这是一种不科学的观念。”河南体育学院运动康复专业副教授吴严冰表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肌肉流失的速度会越来越快,除了会造成关节稳定下降、骨关节退变加速、跌倒与骨折的风险提高,还会影响血糖调节、物质代谢水平、血管弹性等,不利于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年人比年轻人更需要“练肌肉”,而进行力量训练(也称为抗阻运动),正是增肌的有效途径。 “在做好健康评估的前提下,老年人可以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合理规划运动量,如每周进行2—3次弹力带、深蹲等力量训练,并结合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吴严冰介绍。 一般来说,健身房的环境安全、设施齐全,指导也更专业。但记者致电咨询多家商业健身房后发现,很多门店设有年龄限制,一般只接收18岁至60岁的人士成为会员,60岁以上的则无法接待。 “这两年,到我们店里咨询办卡的老年人确实比以往多。”在位于洛阳市洛龙区的甭力健身私教工作室,相关负责人黄伟向记者介绍,只要体检报告符合要求、通过体能测试并签署相关风险责任协议,老年人可以成为该机构会员,并在教练一对一指导下进行训练,但总体来看占比较小。 对于规模较大的商业健身机构设置“年龄门槛”,黄伟也表示理解:“传统健身房的一些器械不适合老人自主训练,很多教练也对指导老年人健身缺乏经验。此外,健身房还要考虑安全因素,一旦有老人突发疾病或出现意外,商家将面临承担法律责任与经济赔偿的风险。”

相关行业如何抓住新机遇
一些受访者认为,商业健身场馆可适当调高年龄线,避免“一刀切”,“身体素质不能按年龄划分,要看具体情况。”多家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老年人以低龄活力老人为主,不少银发青年(55岁至64岁)、银发中年(65岁至74岁)愿意为健康“埋单”。在省委党校经济管理部副教授林永然看来,将来想进入健身场馆的银发族会不断增加,如果经营场所能够转变畏难意识、契合老年群体需求,积极引进适合的器材和课程、适当增加适老化设备、加强教练培训与应急预案等,也许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政府部门则应严格要求商业健身机构履行责任,并通过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激励手段,引导其向老年人敞开大门。 采访中,几乎所有老年健身爱好者均向记者表示,为了达到最佳健身效果,自己愿意花钱购买专业装备、在线上或线下购买课程,以及参加国内外举办的赛事和活动等。有研究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会攀升至9万亿元。而作为银发经济的分支,预计到2030年,老年体育消费市场规模将突破8000亿元。 “老年健身市场虽然增长迅速,但尚处于发展阶段。”林永然提醒,与之相关的服务和产品标准还不太完善,健身器材质量参差不齐,健身课程也缺乏统一规范;还有些不良商家打着老年健身的旗号虚假宣传。只有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行业标准、加强市场监管,才能更好激发银发族的消费潜力,助力银发经济蓬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