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文章网

河南省三门峡市检察院开展司法理念大讨论侧记

时间:2025-07-28 11:00:00

7月25日,河南省三门峡市检察院三楼会议室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非凡。该院机关及部分基层检察院代表齐聚于此,围绕司法理念大讨论主题展开深入交流。思维的火花激烈碰撞,共识在交流中凝聚,以理念更新为引擎,引领实践创新的浪潮。此次讨论旨在推动检察办案从单纯“办好案子”向全面“做好工作”深化,为检察工作质效的提升注入澎湃动力。

自今年4月起,三门峡市检察机关全面启动年度司法理念大讨论活动。活动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和“三必有三必谈”为核心指引,以推动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为目标,聚焦四大重点领域,全力强化政治忠诚、司法为民等四种核心意识,广泛涵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信访法治化建设、法律监督主业等领域,为检察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夯实坚实根基。

此次活动深入开展理论研学,汲取先进理念的智慧源泉;全面查摆短板不足,精准定位问题所在;积极开展专题研讨,凝聚集体智慧的结晶;将研讨成果转化为制度规范,目前,司法理念已呈现出多维度的深刻转变:从单纯定罪转向综合评价,更加注重案件的整体考量;诉讼过程强化全流程监督,确保司法公正贯穿始终;工作模式迈向“办理+说理+治理”一体化,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监督方式从事后纠错转变为前端引导,提前预防问题的发生,以积极主动的履职尽责提升监督效能与办案质效。

第一检察部:精准评估社会危险性,护航轻罪案件公正办理

在我国刑事犯罪结构的深刻转变中,轻罪案件数量显著攀升,如何科学、精准地评估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险性,成为提升轻罪案件办理质效的关键所在。三门峡市检察院勇立潮头,积极探索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以往,社会危险性评估主要依赖检察官的内心确信和自由裁量,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科学性。这容易导致羁押措施的不当适用,不仅影响司法公正的实现,也对人权保障构成挑战。如今,三门峡市检察院积极转变司法理念,坚决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以科学量化评估取代传统的经验判断,确保逮捕措施的精准适用,实现司法公正与人权保障的有机平衡。

三门峡市检察院精心选取卢氏县院、灵宝市院、陕州区院作为试点单位,在借鉴运城市院评估体系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评估指标进行适应性测评和本土化改造。通过对指标的细化、分类,以及动态调整赋分,构建起更加精准、科学的评估体系。同时,借助检警协作机制,充分展示量化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指导公安机关全面、准确地收集社会危险性证据,有效降低逮捕适用的误区。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以量化评估结果为依据,向当事人释明羁押必要性,有力地化解了矛盾纠纷,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自开展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工作以来,三门峡市试点单位的不捕率显著提升,且无复议复核案件发生,同时还成功促进了刑事和解,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双赢。

第五检察部:以理念革新保障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

民事执行作为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长期以来面临着“执行难”“执行乱”等诸多难题。违规终本、虚假诉讼逃废债等现象屡禁不止,不仅使胜诉当事人的权益沦为“纸面权利”,更严重损害了司法公信力,成为群众急难愁盼的痛点问题。传统监督模式中存在建议“一发了之”、线索来源狭窄、监督精准度不足等弊端,迫切需要通过理念革新来打破困局。

三门峡市检察院以司法理念大讨论为契机,确立了三大核心理念: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将群众满意作为监督工作的最高标准,全力以赴推动“纸上权利”转化为“现实权益”;积极践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与法院携手共进,协同破解执行难题,共同维护司法权威;牢牢锚定“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目标,确保监督工作精准规范、检察建议落地见效。

在创新理念的引领下,民事执行监督效能得到显著提升。专项监督行动“长牙亮剑”,建立起检察建议“提出-反馈-整改-评估”的闭环机制,对整改不力的问题进行跟进监督,强化监督的刚性约束。线索网络不断拓展,与律师协会共建协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通过典型案例发布,达到“一案警示一片”的效果,提升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专业能力持续精进,通过研学先进经验、细化审查指引、应用大数据监督模型,推动监督工作从个案办理向类案治理转变,实现监督效能的最大化。如今,民事执行监督更加精准高效,回应群众诉求更加及时到位,司法公信力稳步提升,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触。

破题"案例引路":三门峡检察探索高质效办案新范式

在司法实践中,部分干警面对复杂案件时常陷入"经验不足、思路单一"的困境,类案不同判、办案质效参差不齐等问题偶有发生,既影响司法公信力,也制约检察职能高效发挥。传统办案模式中,依赖个人经验积累的滞后性与新时代司法需求的紧迫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三门峡市检察院提出"案例就是高质效办案的路径"理念,打破对案例的浅层认知。该理念深刻把握从个性到共性的司法规律,将案例定位为司法理念的诠释、创新实践的记录和可复制经验的载体。通过强化案例的研学价值,引导干警从经典案例中汲取政治引领、法律适用、价值取舍等多维经验,实现从"个案突破"到"类案规范"的跃升。

这一理念落地成效显著:全市首例公益诉讼案例入选全省改革红榜,刑事执行检察案例形成"阅卷+调查""刑执+技术"等可复制机制。通过建立案例专项课题管理、纳入绩效考核、开展"每月之星"评选等举措,干警主动研学案例蔚然成风。案例库的动态更新与检委会专题学习相结合,推动办案路径更清晰规范,一批"没有先例"的疑难案件转化为"成功案例",司法质效与群众满意度同步提升,彰显了新时代检察工作的创新活力。(王飞)

【编辑 滢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