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外卖平台上大额满减券、折扣红包、限时特惠等促销信息不断,消费者感慨“吃不过来”,商家直呼“招架不住”。头部电商平台在外卖领域的巨额投入,究竟是推动电商业态向更高效、多元方向升级的“反内卷”之举,还是为争夺存量流量而重走“内卷”老路?
“外卖大战”硝烟又起
上周末,多家外卖平台再发多张折扣券和兑换券,延续此前周末“疯狂星期六”的外卖潮。
7月13日凌晨,美团发布战报称,截至7月12日23时36分,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超过1.5亿单。其中,神抢手订单量超5000万单,拼好饭订单量超3500万单。7月14日,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发布战报称,日订单量再次突破8000万单(不含自提及0元购)。淘宝闪购日活跃用户数在突破2亿基础上,本周又环比净增15%。同时,订单准时率稳定在96%。
与此前周末的突然发券不同,这次有了平台的提前预告,消费者们显然早有准备,不少消费者一大早就开始领券下单。7月12日19时,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战绩”:点了20单外卖,共消费9元,其中17单“0元购”。

同时,骑手收入也大幅增长。据美团公布的数据,相较于6月5日,7月5日,美团骑手日均收入增长111%,骑手日单量增长33%。6月,全国范围内众包高频骑手平均月收入9793元,超过40万众包骑手日收入逾500元。
“今天单价确实高,天气补贴已经涨价到超过7元。”7月12日,一名众包骑手表示,其单价已经接近10元,明显高于平时。
有人笑了,有人哭了
“大战”的愈演愈烈,虽然不少消费者和骑手“笑了”,一些商家却“哭了”。
在三大平台政策的刺激下,“0元购”现象已在多地出现,并深深地冲击了线下门店的运作。7月12日上午10:30,北京一家沪上阿姨店已经排到了400多杯,外卖单堆叠在操作台上如座小山,混乱之中无法按排号顺序来出单。12:00左右,该门店闭店不再接新订单。
不仅如此,很多商家并没有从中获得实惠。以奶茶店为例,在平台补贴和商家活动的双重刺激下,虽然门店单量出现了大幅增长,但为了参与平台活动,商家往往需要同步补贴消费者,这使得原本微薄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一家参与美团“0元喝奶茶”活动的沪上阿姨店铺表示,门店营业额一天有1万多元,但刨去商家的补贴金额,实际只有6000多元。再扣除饮品成本、人工以及房租水电等基础成本后,平均下来一杯甚至赚不了1块钱。
“卖得多,不赚钱。”重庆大渡口区一家牛肉面馆老板刘先生直言不讳地表示。“原价24元的牛肉面,现在平台用户只需支付7.5元,平台补贴了16.5元,看起来力度很大,但实际上配送费还得我们来出。”刘先生说。为了迎合平台价格策略,他们不得不在菜品分量上做“妥协”,即减少餐品的分量。“不这么做,根本撑不起高频订单的成本。我们不是连锁品牌,没议价能力,这种补贴活动,在我们看来就是图个‘热闹’。”
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一些小店在补贴期内选择暂时关店,或直接将配送费调高以“抵消”平台折扣。
酒店纷纷加入
除了餐饮行业外,酒店也开始纷纷加入“外卖补贴大战”。
有重庆用户发现,在淘宝闪购上点外卖的同时,也可以领优惠券预订“特价酒店”了。淘宝集中推出价位在100—200元的低价酒店,降价幅度从18%到49%,甚至高达67%不等。
登录淘宝闪购页面后,将收货地址定位到重庆,原先“水果买菜”的“金刚位”就会被拿下,取而代之的是“特价酒店”。
点击进入该页面,就会弹出飞猪“全网低价、特价5折”的口号,用户可以领取45元消费券再进行预订,参加活动的酒店清一色打上了“闪购”标。
有业内人士认为,酒店加入“外卖补贴大战”并非偶然,而是阿里巴巴等企业在即时零售战略下,拓展业务边界、完善生态布局的尝试。这种外卖平台的“转型”,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消费者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类似整合及跨平台联动,不仅有利于平台打通不同业务板块之间的壁垒,实现用户、商家、配送等资源的共享与流通,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一体化的服务体验,也有助于企业提高各业务板块的用户活跃度和转化率,从而更好地推动自身业务的整体发展,避免各业务单元各自为战,发挥出“1+1+1>3”的协同效应。
“补贴大战”能持续吗?
这番“补贴大战”将持续到何时?
有观点认为,此前偶然引爆的外卖“闪电战”,或演变成周度、月度的常态化交锋。
据了解,在常规电商促销外,阿里巴巴试图再造一个全民参与的促销节日“超级星期六”:在未来100天内,消费者在每个周六都可以获得总额为188元的外卖消费红包(红包总额度会根据每期活动有变化),消费者用红包支付后可以买到超低价奶茶咖啡和快消速食。
这也意味着,每逢周末就比拼大额补贴的情况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
对于平台单量不断创新高,有内部人士称,周末的订单增长并不是偶然的,一季度以来三家外卖平台都在投入资源,整体的市场容量变大了,消费意愿和参与度变强了。平台投入资金和资源,在新客转化、单量增长、利润留存等方面都给商家带来一些新机会。
有接近京东的人士透露,京东外卖补贴策略现已转向更精细化的模式。7月8日,京东正式启动面向商家的“双百计划”,平台新投入超百亿元,扶持品质餐饮商家销量破百万,打造标杆效应,助力商家可持续增长,上线4个月,已有近200个餐饮品牌在京东外卖订单量突破百万。
尽管各家平台都交出了成绩不错的战报,但是根据投资机构的说法,这番“外卖大战”对平台来说消耗颇为迅猛。
国信证券研报称,本季度开始阿里巴巴加码闪购业务投入,将饿了么和飞猪并入中国电商事业群,最新峰值单量已突破8000万,在持续大力度的投入下,预计本季度淘天集团+本地生活集团总体EBITA总体为408亿元,同比下降16%。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今年二季度以来,京东、阿里巴巴、美团竞相宣布加码外卖、闪购补贴,虽然各平台单量实现快速增长,但是二季度利润端受补贴投入影响承压明显。截至目前,这场“大战”的激烈程度远远超过市场年初预期,并将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中金公司称,各方年度投入总和在千亿元水平,争夺所谓的即时零售市场,但空间只是一个可能的期待值,若未来即时零售潜在市场规模低于预期,则各方的投入在事后看可能都过于激进,目前市场普遍无法很好地判断近期的竞争态势,但又对未来存在担忧。
从长远来看,整个即时零售的内涵和外延将持续扩张。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未来,外卖平台或演变成一个更加复杂、多元的线上线下综合体。一方面,在商品和服务种类上,除了餐饮、酒店,还可能涵盖更多领域,如美容美发服务、家政服务、数码产品维修等即时性服务,以及生鲜、日用品、药品等更多品类的商品销售与即时配送;另一方面,在服务模式上,将更加注重线上线下的融合,通过线上平台引流,线下实体提供体验与服务,形成一个完整的消费闭环。(于佳鑫)
中国商报综合自央广网、北京日报、极目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