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文章网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ICU团队“翻身战”背后的温暖守护

时间:2025-07-06 11:44:00

阳光讯(记者 郑亚雷 通讯员 向婷)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这片离死神最近的战场,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进行着无声的较量。当七八名医护人员齐声发力,只为小心翼翼翻转一位体重逾两百斤的危重患者;当护士的双手轻柔地为患者叩背排痰——专业救治的“硬核”之外,医疗人文关怀的温度,正悄然流淌在每一处细节里。

对于罹患重症肺炎等多脏器衰竭、命悬一线的李先生来说,这份ICU独特的“温度”,就是他生命得以维系的力量源泉。

一场与体重的“较量”

38岁的李先生因“全身乏力5天,咳嗽、咳痰伴发热半天”紧急入院,最终被诊断为:重症肺炎、Ⅰ型呼吸衰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长长的诊断列表,每一项都足以致命,加上他本身患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3级等基础疾病,病情更是雪上加霜。

李先生病情急剧恶化的关键在于严重的呼吸衰竭和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为改善其氧合状况,挽救濒临崩溃的肺功能,重症医学科主任袁清霞及其团队果断决定实施俯卧位通气。

这项治疗需将处于深度镇静状态、连接着复杂生命支持设备的患者,从仰卧位小心翻转成俯卧位,并维持数小时乃至更久。操作本身风险高、难度大,对于体型偏胖的李先生而言,挑战更是成倍增加。

“准备俯卧位!1、2、3,起!”在袁清霞主任的指挥下,一场考验团队协作的“战斗”即刻打响。七八名医护人员迅速集结病床周围——主管护理人员提前整理着各种管道,胃管、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有创动脉导管、尿管......呼吸治疗师在严密保护气管插管并指挥协调,一名护士在贴保护贴,几名医生和护士承担起主要的承重和翻转重任;其余护士则紧盯心电监护仪上跳动的数字,确保呼吸机管路、输液管、引流管等所有生命通道在翻身过程中安然无恙。

“患者体型较大,完成一次标准的俯卧位通气操作,对我们整个团队的体力和协作能力都是巨大的考验。”参与操作的主管医生赵敏坦言,“每次操作完,大家都精疲力竭。但看到监测仪上氧饱和度数值稳步攀升,再累也值得。”

24小时“不停摆”的守护

病情危重,李先生一直处于深度镇静状态,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完全丧失了自主活动能力。长期卧床极易导致肺部痰液淤积加重感染,并引发压疮。为此,张荣荣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制定了严密的个性化护理方案。

护士们每隔1-2小时,用专业的手法为李先生叩背,促进痰液排出气道。为了避免压疮,护士们每1-2小时为他进行一次翻身,检查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每一次翻身,同样需要至少3-4名护士协同完成,小心翼翼挪动沉重的身体,确保舒适和安全。

“对于这样完全丧失自理能力的危重患者,我们的护理就是他的‘生命线’。”张荣荣护士长表示,“虽然无法得到回应,但我们深知他的需求。24小时不间断的守护,就是要让患者在无声中感受到安全与温暖,严防并发症成为危及生命的隐患。”

面对李先生复杂棘手的病情,重症医学科团队展现了强大的综合救治能力。袁清霞主任带领医生团队日夜坚守,依据病情变化,不断动态优化治疗方案:精准的抗感染策略、精细的循环支持、呼吸机参数的调节、内环境紊乱的严密监控与纠正、营养支持、脏器功能保护……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专业与智慧。

目前,在该院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与温暖守护下,李先生的病情已逐步稳定,成功脱离呼吸机支持。

袁清霞主任表示,“救治像李先生这样的危重患者,过程异常艰辛,对医护人员的身心都是巨大考验。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赋予生命更多的可能与尊严。”

李先生的救治历程,是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日常工作的缩影。在这里,“温度”绝非抽象的概念,它是医护人员合力翻动沉重身躯时浸透衣衫的汗水,是深夜里为患者轻柔叩背的双手,是面对复杂病情时冷静专业的判断与决策,更是对脆弱生命许下的永不放弃的庄严承诺。

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正以专业、协作与无私奉献,在离死亡最近的地方,筑起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温暖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