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文章网

十堰竹溪天宝乡积极拓展年轻干部培养新途径

时间:2025-08-12 19:25:0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付延峰 邓太义) “从服务大厅的三尺柜台到田间地头的泥泞小路,角色在变,但‘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滚烫。” 8月11日,在十堰市竹溪县天宝乡周例会上,年轻干部皮诗雨分享驻村心得时的话语,道出了该乡年轻干部在基层熔炉中的成长蜕变。近年来,天宝乡党委聚焦年轻干部培养,通过 “岗位轮换增本领、基层实践接地气、以老带新传经验” 的多元路径,让年轻干部在为民服务的一线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为乡村发展注入蓬勃的青春活力。

岗位轮换 “转角色”,在实践熔炉中淬硬本领

“去年讲窗口服务,今年说驻村故事,一年光景,小皮从‘柜台能手’练成了‘田间行家’。” 天宝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张雷的点评,正是该乡年轻干部培养的生动注脚。天宝乡打破 “岗位固定化” 桎梏,推动机关年轻干部在服务窗口与驻村一线轮岗历练,让干部在角色转换中熟悉业务流程、读懂群众心声。

皮诗雨的成长轨迹颇具代表性。此前在乡服务大厅工作时,她练就了 “高效办件、耐心解疑” 的硬功夫;今年轮岗驻村后,她带着窗口服务的耐心,一头扎进村里的田间地头,面对的是群众的家长里短。从连夜核对五保户朱大爷的住院清单、协调民政补助落地,到日常关注精神障碍村民张道芝的起居冷暖、用陪伴焐热孤独心灵,岗位的转变让她深刻体悟:“为民服务既要窗口的‘快效率’,更要基层的‘慢耐心’。”

基层实践 “接地气”,在泥土芬芳中扎深根脉

“基层工作哪有捷径?非得脚沾泥土去走、带着真心去跑,才能摸准群众的急难愁盼。” 这是皮诗雨驻村两个多月最真切的感悟,也是天宝乡培养年轻干部的核心理念 —— 让干部 “脚下有泥、心中有光”,在与群众面对面的交融中厚植为民情怀。

今年暴雨过后,皮诗雨跟着村干部巡查灾情,半山腰的烟地里突降倾盆大雨,一行人淋成 “落汤鸡”,却在烤烟房里见证了村干部邵书记冒雨不停打电话叮嘱村民安全的担当。“报表上的‘受灾面积’是冰冷数字,可每个数字背后都是家庭的生计指望。” 这场风雨让她读懂,“责任” 二字要拆成具体的姓名、记成鲜活的期盼。如今,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村民诉求:谁家冬天缺床棉被、谁家行动不便需代缴水电费、谁家对养老保险政策犯迷糊…… 这些 “小事” 在她心里重若千钧,而沾满泥土的鞋、暴雨中湿透的裤脚,成了她扎根基层最光荣的 “勋章”。

以老带新 “传帮带”,在薪火相传中凝聚合力

“第一次调解邻里纠纷,我手忙脚乱满头汗,是邵书记三言两语点透关键,解了围。” 皮诗雨坦言,驻村路上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 “老基层” 手把手的帮带。天宝乡精心搭建 “老带新、熟带生” 培养桥梁,为每名年轻驻村干部配备经验丰富的村书记或老干部当 “导师”,通过 “跟着学方法、陪着解难题、看着悟门道” 的方式,传授群众工作 “真经”、化解矛盾 “诀窍”。

在朱大爷家,村支部副书记张立端悄悄提点她 “老人性子急,先稳情绪再办事”;走访张道芝家时,张书记教她 “对沉默的群众要多来几趟,陪伴比说教更暖心”;政策宣传遇阻时,村干部带着她用 “家常话” 讲案例、算实账,把反电诈、养老保险等政策讲得明明白白,走进村民心里。这种 “实践 + 指导” 的模式,让年轻干部少走弯路,更快从 “门外汉” 蜕变成群众信赖的 “贴心人”。

如今,在天宝乡的田埂地头、农家院落,越来越多像皮诗雨这样的年轻干部活跃着:他们揣着笔记本走村入户,把群众的诉求记在纸上、刻在心上;他们跟着老干部学经验、到群众中去了解民情,在解决群众 “急难愁盼” 中收获滚烫的信任。“让年轻干部在基层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才能培养出真正懂群众、爱群众、为群众的好干部。” 该乡党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天宝乡将继续优化年轻干部培养的 “沃土”,让更多年轻干部在为民服务的一线锤炼成长,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