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郑浩 通讯员 邵晓燕
“最近天热用电量大,我们帮您检修一下电路,消除安全隐患。”“这是反诈宣传手册您拿好,一定要提高警惕,守好‘钱袋子’!”近日,行走在漯河市临颍县新城街道的村居巷陌,总能看到身着“蓝马甲”的网格员与“红马甲”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们或走访记录民情,或宣传防诈、防溺水等安全知识,又或是为困难群众、弱势群体提供维修、代办等贴心服务。这正是新城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深化“网格+志愿服务”模式,推动基层高效能治理的生动写照。

新城街道党工委将“网格+志愿服务”作为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构建“党员先锋队+常态服务队+特色品牌队”的服务格局,织密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服务网络。目前,已培育“党员护学岗”、“老兵”志愿队、“商乐”服务队、“光头强”志愿维修队、“方方”调解室、“老街坊”睦邻团等多支特色鲜明、群众认可的志愿服务队伍,成为服务群众的坚实力量。
“把孩子放在社区,我们特别放心!有志愿者帮忙看护、辅导功课,我们也能更安心地工作了。”黄龙社区居民李女士由衷地为社区服务点赞。该社区开办的暑期免费托管班,为辖区青少年打造了一个安全健康、有趣有益的成长环境,有效解决了家长们的“看护难”问题。新城街道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构建“资源整合—需求匹配—精准服务”的全链条工作机制,持续推动基层治理效能与活力“双提升”。

在党组织引领下,各村居积极统筹辖区内共建单位、爱心商家、社会组织、热心党员群众等多元力量,依据服务类型、专业特长和供给能力,分类建立动态更新的志愿服务“资源库”,为精准服务提供强力支撑。依托覆盖全域的网格化管理体系,网格员通过常态化入户走访、“拉家常”式交流,深入居民家中、商户店铺,成为社区的“活地图”和“民情通”。同时,充分发挥“居民议事厅”“小板凳”议事会等协商平台作用,畅通居民诉求表达渠道,精准摸排、动态收集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形成实时更新的“民生需求清单”。积极推行“居民点单、组织派单、志愿者(团队)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服务模式,实现志愿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匹配,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和服务盲区。

“以前家里水管坏了、灯不亮了,真不知道找谁修,现在只要给社区或网格员说一声,很快就有志愿者上门帮忙,太方便了!”家住颍川社区的独居老人王阿姨对此深有感触。在街道,村居网格员不仅是信息员、宣传员,更是服务需求的“吹哨人”和志愿活动的“联络员”。他们将走访中发现的个性化、细微需求,及时反馈至村居党组织。党组织迅速响应,组织志愿者(团队)为群众提供精准化服务。从水电维修、健康义诊、环境整治,到护学托管、心理疏导、矛盾调解等,丰富多样的便民服务通过网格精准输送到居民身边,“15分钟服务圈”加速形成,“小事不出网格”渐成常态,居民在家门口、在网格内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幸福感显著增强。

下一步,新城街道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精织“网格+志愿服务”之网,优化供需对接机制,延伸服务触角,用心用情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为构建高效能、有温度、可持续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注入强劲动力、筑牢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