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文章网

鱼鸟天堂,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卷

时间:2025-07-11 09:13:00

美丽的藏城刚察。

格桑花盛开的美景。

活动现场。

圣泉湾生态体验区。

候鸟群集。图片均由海北州刚察县委宣传部供图

仲夏时节,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风景如画。

这里地处青海湖北岸、祁连山南麓。既有碧波浩淼、鱼鸟翔集的自然胜景,又有王母盛宴、仓央嘉措神秘传说的人文底蕴;既有3000多年卡约文化遗存、哈龙岩画,又有历经岁月沉淀的西汉向阳古城遗迹。

这里,是集绝美风光、悠久历史与多民族交融于一体的高原海滨藏城。

当漫山遍野的格桑花迎风绽放时,2025“中国工商银行杯”第二十四届环大美青海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在青海高原大地再度启程。

一路骑行一路欢歌。骑手们的呼吸与风声共振,观众的呐喊沿赛道延展。当车轮碾过草原,牧歌便随之扬起,这歌声里,有挑战极限的激昂,有拥抱自然的畅快,更有这片土地对远方来客最热忱的欢迎。

湖畔鱼游浅底 空中鸟掠清风

当大部分人的印象还停留在大西北荒凉的戈壁滩、漫天飞扬的黄沙和单调的土黄色上时,盛夏的刚察早已美成“人间天堂”。

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坐落于青海湖旁的泉吉乡圣泉湾生态体验区内水面平静如镜,远处的山峦在晨光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随着太阳逐渐升起,天空被染上了绚丽的色彩,阳光照在水面上,仿佛无数颗璀璨的宝石在闪烁,远处水鸟掠过水面,惊起一串细碎的银珠。

远道而来的游人不禁被梦幻般的美景所吸引,纷纷在木栈道上驻足欣赏拍照。在这里,时间仿佛变得缓慢,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与喧嚣,只想沉浸在这份宁静与美好之中。

这是大自然最纯净的馈赠。在这里,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帧都自带滤镜。

以青海湖5A级景区为依托,以环湖北岸4个生态观景点为支撑,以开发特色生态旅游资源为重点……刚察县紧紧围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创建的目标,构建“景美、人美、情美”生态文旅产业体系,全力融入全省生态旅游发展格局,迎来了以生态旅游带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期和高速发展期。

当沙柳花在青海湖畔迎风绽放的时候,成千上万的青海湖裸鲤便会开启它们一年一度的洄游之旅。

作为青海湖流域的关键性物种,青海湖裸鲤对维系青海湖流域“水—鱼—鸟”生态链和生物多样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湛蓝天空下,无垠草原绿意盎然,沙柳河、泉吉河等河道里,成群结队的青海湖裸鲤溯流而上,向着生命的起源地进发。它们穿越数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水域,到达淡水河流中产卵,呈现出“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观。

澄澈的河水与密集的鱼群相映成趣,水流的清冽与鱼群的灵动交织出自然的韵律。

每到此时,棕头鸥、普通鸬鹚等数以万计的水禽和候鸟便会汇聚在这片被大自然精心雕琢的鱼鸟天堂,圣泉湾也因此成了众多鸟儿的家园。你看,棕头鸥舒展着翅膀,低空掠过水面时,精准叼起一条溯游的鱼儿。

水鸟的灵动、鱼群的执着、河水的温润,再加上周边草原的辽阔、天空的湛蓝,共同织就了这幅“人鱼共栖”“人鸟共乐”“人湖共存”的画面——这不仅是生态复苏的见证,更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密码。

赛事精彩扬意气 民族风情蕴芬芳

开弓、瞄准、撒放……裁判口令刚落,数支箭几乎同时离弦,带着“咻”的锐响划破空气。当盛夏的风掠过青海湖畔,一场场精彩纷呈的盛会在藏城刚察接踵而至。

第九届中国·青海国际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上,来自22个国家的1100余名选手展开力量、精准度与意志的激烈角逐,展现草原传统射艺的现代风采。

身穿藏袍的选手站在起射线上,侧身而立,左肩对着靶心,右手稳稳勾住弓弦,目光如鹰隼般锁定远处的靶心。“嗖!”的一声,指尖骤然松开,箭矢如一道黑色闪电破空而去,众人屏息凝神间,远处靶位传来“噗”的轻响,箭矢稳稳扎在红心中央,“好!”场边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

“这里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真是让人流连忘返,特色服饰尤其让我喜欢,真想穿着这样的衣服去各个景点走走看看。”来自天津的游客王冰,对刚察的风土人情赞不绝口。

当锅庄的旋律再次响起,7000余名身着各色民族服饰的干部群众与演员们迅速围成巨大的圆圈,藏青色的藏袍、绣着花纹的蒙古袍、色彩鲜亮的现代服饰在旋转中交织成一幅流动的民族风情画卷。

这不仅是一场属于刚察的狂欢,更是一幅“让世界看见刚察、让刚察迎接世界”的生动图景,每一个旋转的舞步、每一次开怀的欢笑,都在诉说着这座小城拥抱世界的热情与自信。

青海湖自媒体创作交流大会、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暨观鱼季活动、“神湖佳话杯”藏语谚语赛……

刚察县开展各类旅游资源分享推介活动,并不断延伸至甘肃、辽宁、山东、云南等地。同时,积极举办国际活动和体育赛事,吸引更多游客关注和参与。2025年1月至6月,全县累计接待游客59.328万人次,同比增长20.63%;实现旅游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20.62%。

“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诗意星空·西川记忆”“仓央嘉措·诗歌与人性的光芒”哈尔盖草原诗会……蓝天碧草间的诗歌会吸引着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为这片土地注入浓厚的情感与鲜活的诗意,让这里成为西部星空下最美的草原之一。

刚察县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开展兼具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的系列活动,丰富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和体育事业稳步发展。一幅名为“刚察”的旅游画卷,正带着人们的向往徐徐展开。

青海湖的碧波、青海湖裸鲤洄游的壮观、牧民策马的豪情,光影流转间,刚察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被无限放大。

守护自然馈赠 共护生命家园

7月,哈尔盖草原迎来最美的季节。

沿315国道穿行其间,两侧草原如铺展的绿毯向远方延伸,成群的牛羊点缀其间,风吹草动间,还能瞥见普氏原羚灵动的身影,它们时而低头啃食草尖的露珠;时而驻足侧耳,警惕地谛听四周的声响;时而纵身跃起,转瞬便隐入浅草深处,只留下一串细碎的蹄印,为这辽阔天地添了抹灵动的生机。

“普氏原羚民间俗称黄羊,是我国特有珍稀有蹄类动物,分布于环青海湖草原和荒漠生态系统中,是环青海湖地区的旗舰物种。1989年,我国将普氏原羚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对角桃心臀’是它们最可爱的特征……”哈尔盖普氏原羚科普研学基地内,讲解员正对着游客们娓娓道来。

这里是游客了解普氏原羚的一扇窗口,透过标本的细节、沙盘的生态还原,以及那些带着温度的保护故事,人们得以走近这一高原特有物种的生存轨迹,触摸到人与自然在这片土地上共生的脉动。

成立县级普氏原羚保护专班,设立救助巡护点,建立“划片包干、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管护机制,加强对普氏原羚等物种及其栖息地的监测巡护,特别对野生动物的越冬地、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加强巡护,实现全域覆盖、动态巡查……近年来,刚察县重点推进天然林保护、退化草地治理等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大力实施水生态环境治理、湿地保护、封湖育鱼、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境内的野生动物资源的数量明显增加。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藏野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马鹿频频“出镜”;刚察县湿地总面积达14.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51%,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70.68%;刚察县空气优良率达98.8%,优于全省空气质量考核标准……

普氏原羚野外种群数量从监测初期的不足300只增至目前的3400余只,增长近12倍;青海湖裸鲤蕴藏量达12.75万吨,较保护初期增长近49倍,刚察县累计放流裸鲤幼苗超过2.1亿尾,人工增殖放流贡献率达到26%;青海湖鸟类种数达291种,全年统计总量约60万余只……

今日之刚察,青海湖碧波荡漾,草原上牛羊成群,天空中飞鸟自在翱翔。

湛蓝的湖面与天际相接,仿佛天地在此处悄然交融。普通鸬鹚、斑头雁、棕头鸥等鸟儿,或静立在芦苇丛里梳理羽衣,或掠过水面激起粼粼波光。远处,三五成群的藏野驴、藏原羚,漫步于广袤天地间,尽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

编辑:刘海钧;